全 部 商 品 分 类

想当航天员不能打呼噜

2022-10-03 00:00:33
摘要:

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,睡眠对人类至关重要。对于航天员来说,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是保持良好体力、完成飞行任务所必不可少的。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深受失眠的困扰,但你肯定想不到,太空中的

正文摘要:

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,睡眠对人类至关重要。对于航天员来说,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是保持良好体力、完成飞行任务所必不可少的。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深受失眠的困扰,但你肯定想不到,太空中的航天员也在这一人群之列。其实恰恰相反,航天员失眠是一种普遍现象。航天员长期生活在地球上,习惯了以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钟。据悉,50%左右的航天员因失重出现了运动病的症状。为了获得较好的空间睡眠质量,航天员通常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,一是注意面部的开敞性,尤其是口鼻部位的通风,防止呼出的二氧化碳被重新吸入。
想当航天员不能打呼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,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。

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,睡眠对人类至关重要。对于航天员来说,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是保持良好体力、完成飞行任务所必不可少的。

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深受失眠的困扰,但你肯定想不到,太空中的航天员也在这一人群之列。

在人们的心目中,航天员每天辛勤工作,身处“万籁俱寂”的太空之中,远离尘嚣,理应无忧无虑,倒头就睡,并充分享受自由飘浮的奇妙感觉。其实恰恰相反,航天员失眠是一种普遍现象。

那么,太空中哪些因素会让航天员睡不着觉?

日出太多也是烦恼

光是人体生物钟最核心的控制因素,人类在地球上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就是因为光使人清醒,而太空中的昼夜节律与地面不同。飞船在太空飞行,每90分钟就能经历一次日出和日落,最长的黑夜也不过只有37 分钟。

太阳升起时,灿烂的阳光通过航天器的舷窗将整个舱内照得雪亮;太阳落下时,舱内又变得一片黑暗。而且飞船和空间站里从不关灯,因为大家要轮流睡觉,不睡觉的人需要照明来继续工作。另外,地面控制人员也要随时观察舱内的情况,需要不间断的照明。

航天员长期生活在地球上,习惯了以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钟。这个生物钟控制着体内促进睡眠的激素(褪黑激素)和促进醒觉的激素(皮质醇)分泌,也控制着大多数生理参数周期,包括体温、心率、血压和尿的生成等。

像时钟的时间要经常校对一样。进入太空后,人体的生物钟必须每天调整,以保证生理上的变化与环境同步。因此,一旦24小时昼夜节律被打破时,人体就会出现不适应反应,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去距离远的国家会遇到倒时差的苦恼。

失重感觉没有那么美妙

失重使一切物体包括人体中的血液和脏器都失去了重量,这会给航天员带来很多不适。失重时,航天员下肢2升左右的血液会流向头部和胸部,使航天员产生类似地球上倒立不适感觉。比如鼻充血、头胀、头痛以及身体上部“膨胀”等。

此外,由于没有重力施加在脊柱上,脊柱伸展会刺激背部的神经和肌肉,引起航天员背部疼痛。据悉,50%左右的航天员因失重出现了运动病的症状。失重还让航天员睡觉时“漂浮”在空中,打呼噜或者稍微动一下就会飘到别的地方去或在空中旋转。这些异常且不舒服的感觉让航天员很难保持良好的睡眠。

令人讨厌的舱内噪声

多数人会误认为,航天员进入太空之后就身处在一片寂静的环境中。其实,飞船里并不安静,里面的噪声相当于喷气式飞机内的噪声水平。这些噪声主要来源于生命支持系统,特别是风扇、方向推进器、抽水机、发电机和控制系统。据一些航天员反映,当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飞行任务上时,这些噪声不会造成任何不舒适的感觉,而在休息、娱乐的时候,它们会成为极大的干扰。

身心疲劳影响也不小

研究结果表明,在飞行中,航天员生活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环境里,常常会感到生活单调、出现抑郁的情绪,同时也会引起航天员视听上的错觉。

长期飞行的航天员在飞行后期会感到十分疲劳,有的甚至不能完成规定的任务,这些心理和生理的疲劳对航天员的睡眠有很大的影响。

为了获得较好的空间睡眠质量,航天员通常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,一是注意面部的开敞性,尤其是口鼻部位的通风,防止呼出的二氧化碳被重新吸入。二是睡眠时要把手臂束缚起来,体位基本固定,并适当增加对身体的压迫感,以模拟覆盖物的重量感觉。

内容来源:上海科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