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 部 商 品 分 类

中外专家共话中德、中欧跨文化合作

2022-11-17 22:05:34

  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 在中德建交50周年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5周年之际,中国人民大学“中德人文交流机制”课题组与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的《回望1970年代和展望全球化未来——以交流促转变与中德/中欧跨文化合作》国际会议日前在北京成功举行。会议期间,来自中、德、法、美和挪威等国相关专业的中外专家展开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。

主办方供图 主办方供图

  据介绍,会议包括“回望197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与中德/欧关系””中德/中欧跨文化合作挑战与前景”两大主论坛和“历史记忆影响下的中德合作””跨文化背景下的人文、科教与智库合作”及“全球化背景下的经贸和技术合作”等三个分论坛活动。

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。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线上致辞。主办方供图

 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在开幕致辞中指出,中德建交50周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,我们要不忘建交时的初心,放眼未来,共同探索、深化和拓宽双边关系发展的路径与方法,充分利用中德、中欧人文对话交流等多元化机制,增进理解,化解分歧,减少误判,共同推进新时期中德和中欧关系走向新台阶。

  作为中德50年来关系发展的亲历者和参与者,中德友好协会会长、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认为,中德关系发展来之不易,50年来两国政策基本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,双边合作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,首先归功于两国在政治上的互信、经济上的互补、合作上的共赢,同时也是50年来两国好几代领导人及其他有识之士不懈努力的结果。

汉斯·赛德尔基金会会长费尔伯主席致辞。主办方供图 德国汉斯·赛德尔基金会主席和欧洲议会议员马库斯·费尔伯致辞。主办方供图

  德国汉斯·赛德尔基金会主席和欧洲议会议员马库斯·费尔伯表示,1970年代以来的德中文化合作为双方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,助力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传播中国、德国和欧洲的多元化形象。

中国欧洲学会会长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。主办方供图 中国欧洲学会会长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。主办方供图

  中国欧洲学会会长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指出,今年是中国与很多欧洲国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,也是中德建交50周年,中欧政治制度虽然不同,但也经历了50年的和平共处时光,互利共赢,中欧双方有能力、也有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全球性公共产品。

  会议发起人、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孟虹在总结中指出,本次会议隶属中国人民大学《中德人文交流机制》项目活动,也是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对外学术交流合作的一大重点。她表示,很希望中德合作也能逐渐走出阴霾,迎来晴朗的蓝天,抛弃偏见,双方平等地互学互鉴,将差异视为进一步全面了解对方的切入点。

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孟虹。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孟虹。主办方供图

  本次会议由德国科隆大学驻华办事处、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“教育、知识和创新”中心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中心、中国德国史研究会、中国欧洲研究学会德国研究分会、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以及康拉德·阿登纳基金会(德国)北京代表处和汉斯·赛德尔基金会(德国)北京代表处等共同协办。(完)